• 主頁
  • 機構事工
  • Tvpluz
  • 人物見証
  • 申請播放
  • 城中話題
  • 機構出版
  • 認識我們
  • 你的支持
  • 福音產品
  • 聽信真道(亞洲)
  • 機構事工
    • 2021年份
    • 2020年份
    • 2019年份
    • 2018年份
  • Tvpluz
  • 人物見証
    • 人前人後
    • 証焦點
    • 愛生命愛香港
  • 申請播放
    • 表格下載
  • 城中話題
  • 機構出版
    • 「真証傳播」季刊《証信息》
    • 人前人後
  • 認識我們
    • 認識真証傳播
    • 總幹事家書
    • 加入我們
    • 辦公室資料
  • 你的支持
    • 《等一個擁抱》電影包場
    • 感恩・代禱
    • 奉獻方法
    • 付款安全指引
    • 捐獻者權利約章
  • 福音產品
    • 証購網
    • 免費下載
    • 售賣點
  • 聽信真道(亞洲)
主頁   城中話題   胡志偉牧師「本週評論」(第廿二輯)
會堂「事奉項目化」的危機
編者/作者 : 胡志偉牧師
最近,筆者有機會於某間中型會堂宣講「恩賜為本的事奉」,經文為彼得前書四章7至11節。思考這段經文,筆者重新感受現今會堂事奉的變質,從而帶來埋怨與不滿。其中關鍵因素是把事奉原來指向「彼此服事」(四10),作在信徒身上;隨著會堂組織架構發展,事奉演變為「事奉項目化」,只是滿足組織運作需求的人力資源。

「服侍別人」與「事奉項目」原先是一致,會堂於發展初期、會堂規模不大、相對安穩的社會氛圍等情況下,兩者不致產生極大矛盾與衝突;然而因應世界與社會劇變中,會堂事工也多樣化與項目化,對事奉人手的需求也相應加增。經過一段年日後,「事奉項目化」反映於事奉者只按上面指示的事工,做妥了聚會便是事奉了。逐漸,會堂事奉的原意失掉,做好事工就是事奉。

從「2014香港教會普查」數據,本港會堂有為數三成多會眾恆常參與各項事工,另有七成信徒選擇作旁觀者,返到會堂消費各項服務與節目(見下表)。

會堂核心領袖和參與事奉人數表

全港會堂2009年2014年
核心領袖20,183人(佔會眾6.3%)19,754人(佔會眾6.4%)
參與事奉人數104,312人(佔會眾32.5%)102,266人(佔會眾33.0%)

對那些長期忠心勞苦的事奉者,事奉年日久了而又不能制度化地作出替換(如任滿某個職位若干年後要停任某個職位至少一年後,再度參與事奉),因著對會堂與相關事工的熱愛,有時會看不過眼那些「不肯落水」的會眾。會堂事工一旦受到批評,或事工未能有預期的入座率,事奉者的感受可想而知,就會產生負面情緒,埋怨油然而生。

倘若我們把問題簡化為「人力供求」,事情會較易處理,只要會堂領袖動之以情、說之以理,就能動員更多信徒參與。現實是問題更為複雜,就是肯思考的信徒問的是會堂為何要擴堂、為何要搞大型聚會、為何要重複做一些「雞毛蒜皮式」事工?問題會更為惡化,就是現今會堂年齡與會眾年齡逐步老化,維持會堂架構運作一切不變,年輕一代不喜歡進入建制權力制度,拒玩做得好就有位置升遷的遊戲,後果自然是人才荒涼。

回到聖經,彼得理解「切實相愛」(四8),必然透過「互相款待」(四9)與「彼此服事」(四10)展示出來。新約有關事奉的對象,指向「服侍」(serving,希臘文diakonos)人,多過「做事工」。耶穌清楚表明「我在你們中間是如同服事人的」(路加福音九27;約翰福音十三13-15)。耶穌以身作則說明「服侍」是作在信徒或外人身上。

因應會堂組織化與公司化,「服侍」失掉了聖經原意,於是「服事組織」取代了「服侍別人」。倘若會堂組織能靈活變通,事工能適切與滿足信徒的需要,此類事奉仍能發揮效用;但僵化又講究權力與位置的科層結構,組織變得「官僚化」,事工要由中央指揮與控制,一切務求價廉物美,此類事工很大可能會後繼無人。

事奉的變質與異化,就是我們把信徒的恩賜、才幹、知識、技能與經驗等,誤置於組織運作之項目,沒有釋放信徒「人人要照自己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,作上帝各種恩賜的好管家」(四10)。

當會堂以結構為本作事奉取向,自然以部門與牧區的事工計劃,來構思所需求人力資源。會堂體積越大,越要有更多人手來運作。商業組織之運作,可透過酬勞與職位等來達成;但非政府或宗教組織,只能以異象與價值來感染。假若沒有了部門與牧區(或全部休假),會堂能否運作?當然可以,因為會堂還有長執會、堂委會等管理組織之正常運作。
以結構為本的事奉取向,最大問題是造成「事工」與「需要」的落差,如同現今不少接受政府資助的社福機構一樣,只提供「無關痛癢」的服務項目,但真正需要卻有心無力。會堂照舊運作事工,舊的信徒「做殘」了,就換新一群延續事工,危機是新人來源減少,年輕一代不玩此類old game。

筆者認為,歸根究底,是要反思「事奉項目化」的偏差,重拾「服侍別人」的初衷;唯有出於愛,各人能自主自發地運用恩賜,就能建立整個身體。面對未來,會堂要革新,就要簡化結構、釋放恩賜,才能「讓上帝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」(四11)。
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:www.hkcrm.org.hk
六、夢想日
 
黃文謙
上一頁
五、先講壞消息
 
黃文謙
下一頁
胡志偉牧師「本週評論」(第廿二輯)
  • 會堂走過新市鎮的年日
  • 進場又離場
  • 宣信博士與更新教會
  • 教會之好大喜功
  • 勸教會領袖於政治爭議的「不作為」
  • 走進社區的會堂
  • 移植模式的關鍵因素
  • 體制權力的傲慢(下)
  • 體制權力的傲慢(上)
  • 求真求是見寬容
  • 雨傘運動兩周年分享
  • 會堂怎樣應對抽籤的政治?
  • 社交媒體與牧養
  • 新思維與舊操作 - 第九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見聞
  • 牧養初職信徒
  • 會堂中立與選舉政治
  • 本週評論﹙第廿一輯﹚
  • 本週評論(第廿三輯)
最新話題
四十二、不變的變
 徐武豪博士
 2021-02-24
 77
 
三、 處理患難
 黃文謙
 2021-02-24
 26
 
四十一、畢生難忘
 徐武豪博士
 2021-02-17
 104
 
二、 人的掌聲
 黃文謙
 2021-02-17
 76
 
四十、匹夫之勇,婦人之仁
 徐武豪博士
 2021-02-10
 145
 
一、 學習
 黃文謙
 2021-02-10
 89
 
三十九、爽手
 徐武豪博士
 2021-02-03
 133
 
五十二、壓力管理
 黃文謙
 2021-02-03
 119
 
三十八、曹操也有知心友,關公也有對頭人
 徐武豪博士
 2021-01-27
 152
 
五十一、生命
 黃文謙
 2021-01-27
 100
 
話題專輯
《”武”筆留言》
徐武豪博士
 
《創世記》研讀
徐武豪博士
 
「職場亮光」
黃文謙
 
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
徐武豪博士
 
「哲思破格」
張國棟博士
 
「漁翁撒網」
俞真(Calvin)
 
「真金不怕洪爐火」
梁斐生博士
 
「本週評論」
胡志偉牧師
 
「熱點問答」
香港基督徒短期宣教訓練中心
 
編者/作者
梁斐生博士
徐武豪博士
胡志偉牧師
俞真(Calvin)
關鍵字
教會職場聖經音樂人物長者社區青少年差傳環境成長信仰靈修家庭
回頁頂 
聯絡我們

真証傳播
福音傳播中心
香港新界葵芳貨櫃碼頭路71號
鍾意恆勝中心1203室
辦公時間:
星期一至五:
早上9: 00 至 下午6: 00
星期六、日及公眾假期: 休息
訂閱電子報:
請電郵至 info@gnci.org.hk

(852) 2409-1233
(852) 2615-9806
info@gnci.org.hk

網站地圖
機構事工
Tvpluz
人物見証
申請播放
城中話題
機構出版
認識我們
你的支持
福音產品
下載區
手機應用程式

真証傳播 GoodnewscomArray手機應用程式

Apple Store

Google Play Store

訂閱電子報

你的支持

Copyright © 2021 GoodNews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Ltd 真証傳播. All Rights Reserved